70末80初泥料的差異探討
這本回覆一位壺友的訊息 ... 也由此寫下一些心得
兄好 :
事實上 小弟最近也在為此事用心研究 ... 條列明細與如下
就商品壺來說 這幾個階段是很難確認的 ...
70" 末 清水泥
80" 初的 紫砂
82 -86 的甲子泥
一廠 與 二廠的80"年代初中期的泥料 .
外加 .... 後期仿造的甲子泥
....
但最後一項 後期仿造的甲子泥 . 小弟認為是目前較傷害藏家的部份 . 特別是後仿的年代從 94" -現在 2009 年並且好壞高下落差甚大 .
70"末-"初 的清水泥 應該是最好辨識的 . 除了有一些些有混到 深色的紫砂 與 黑砂 . 基本上泥料就是黃顆粒與清水泥(或淺或深色) . 如 芭樂 水平 文革大壺等 ..... 但從最近 3-5年這類的壺仿品已成為仿壺的大宗 這在 丁山壺店 與臺灣玉市 處處可見 . 若論近代仿壺歷史 . 最早是 80"末 90"初 仿古壺 與 朱泥壺(當時名家壺沒人仿 . 因為徒弟不敢彷老師的作品) . 91-92年又加入仿名家壺 (這時新秀與小牌工藝師被挖角到外面仿名家壺) . 94年 開始有人 仿早期壺 又以名家早期壺為主 . 如此風氣至今不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