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把青獅壺論起仿壺的認識
其實壺界仿壺惡習由來已久 . 從明清以來甚至 顧老自己也承認他在年青時曾在上海古董商的邀聘下做過許多仿明清大家的名 . 並且整個宜興開廠七大老人中. 也唯有朱老一人被認為一生從未涉足其中 .
每位壺家在資訊不足與上手刻意隱瞞的情況下買到仿壺在過去是常有的事 . 小弟在藏家時期也常中槍 . 開業後比較少但也不是沒有 . 重要是如何處理這些買錯的壺 ... 我的方式是推到不講究真仿的買場去賠錢也沒關係 . 譬如 : 買給走玉市的業者 .
發表於 2007-9-11 18:11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7-9-11 18:11 只看該作者
青獅壺
此壺是小店開幕時(1999年)的訂製壺 . 當時做了 5 把 今只剩此 1 把 . 落款為 " 玩泥居 " .
蓋內款有 2 . 其一在燒窯前臨時擦掉另一款為 " 阿平 " .
在當時市場上這樣的壺落款大多是大名家 . 初見此壺時亦然 . 但小弟在訂製時要求改為如此印款 .
在小弟仍是收藏客時 . 業界多是以 " 工藝師工作室出品的壺 " 在銷售 . 但知道真相後自己又將開店認為此事時日一久定有後遺症 . 所以要求改之 . 雖然無法賣得高價但是心安理得 . 原本更想蓋真正作者的名字 . 但該陶手不肯只好退而求其次 .
當時的時代背景 . 業者多會以 " 工藝師工作室壺 " 銷售其原因有許多... 譬如 .
1. 小名家的作品在市場上是不受注目也賣不出合理的價格 (或說高價 ) .
2. 工藝師經過 90" 初中期的炒作多數工藝師也都有找 "槍手" 或 "徒弟" 代工做壺的現象 . 其代工的陶手也會想自己多賣幾把賺錢 .
3. 仿名家壺對當時的 二線陶手 與 賣家 皆是 ... 本低利高 . 陶手做壺蓋仿章比蓋自己的章還能賣高價 .
4. 恰中 消費者以為撿到便宜貨的心態 .
....
2007-9-11 18:11
DSC06486.JPG (44.82 KB)
-
2007-9-11 18:11
DSC06487.JPG (51.09 KB)
-
2007-9-11 18:11
DSC06488.JPG (38.84 KB)
-
2007-9-11 18:11
DSC06489.JPG (44.53 KB)
-
2007-9-11 18:11
DSC06490.JPG (45.4 KB)
-
2007-9-11 18:11
DSC06491.JPG (40.15 KB)
-
2007-9-11 18:11
現今新生代的著名陶手 . 很多都走過這條路 . 若再往前看包括顧老在年輕時不也曾如此 .
只是這樣的壺(仿名家壺 . 古壺 ... ) 在商家的手上該如何定位 ? 消費者該如何看待這無奈的過程 ? 相信每個人各有不同判斷 .
以小弟而言 . 這樣的壺就只是以小名家壺定位也定價 . 因為既成的事實是不能更改 .... 仿壺不會變真品 .
但工藝水準本就是 " 小名家 " 作者也是 .
若以客觀條件來論這種現象真要怪誰 ? 恐怕整個紫砂界少有人不涉其中 .
附件
DSC03059.JPG (41.84 KB)
-
2007-9-11 23:05
DSC03062.JPG (57.88 KB)
-
2007-9-11 23:05
DSC03530.JPG (50.93 KB)
-
2007-9-11 23:05
購自 悠哉 先生 .
買名家壺與高檔(價)壺真的要找有信譽的商家 . 這樣比較有保障 .
如果只是玩高興的喜歡的 . 那要買沒把握的名家壺與高檔壺就當買小名家壺的價格收. 如此既便買到 " 仿壺 " 也才不會過度負擔 . 當然最好店家也如實說明 .
附件
DSC02901.JPG (38.84 KB)
-
2007-9-11 23:11
DSC02902.JPG (47.53 KB)
-
2007-9-11 23:11
這兩把壺也是收自當時的名店 . 不過現今皆已售出 . 一直有跑兩岸的業者希望能調回 . 藏家始終不願 .... 雖然價差利潤已有 3 成以上 .
附件
DSC02910.JPG (53.33 KB)
-
2007-9-11 23:16
DSC02925.JPG (59.33 KB)
-
2007-9-11 23:16
DSC02926.JPG (60.64 KB)
-
2007-9-11 23:16
DSC02918.JPG (42.53 KB)
-
2007-9-11 23:16
DSC02914.JPG (48.39 KB)
-
2007-9-11 23:16
DSC02919.JPG (52.88 KB)
-
2007-9-11 23:16
每每自認看壺的功夫已很 " 高段 " . 每每就栽在 "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 .
後來就選擇相信可以相信的人 . 所謂跟對人買對東西 . 如此方能避開吃大虧的可能 ..... 但也少了在 " 混亂堆中尋寶 "的樂趣 .
很多陶手的壺都是有固定的經手者的 .
原帖由 紫金 於 2007-9-11 23:58 發表
看到此帖,感慨万千,似乎看到自己?几年的心路,甜酸苦辣?味俱出。?最初被人封?信息,到后?遇到信?商家,良?益友,?只?不出,到?繁??,到最后慢慢沉淀,得到的就是以下?一??的感悟:
1.以玩?玩,是?人追求的??, ?也是危?的心?,最好?一?始就根据自己的能力确立自己的玩家亦或藏家的身份,徘徊在?者之?,就是自找苦吃.
2.?量多想自己?商家那里得到了什么,不要?想商家?自己?里拿走了什么,抱有?种被害妄想的玩家,玩不?久.
3.??信?良好,??能力一流的商家合作并?持下去,是最??的玩法(?然,?需要?气,勇气和排除流言蜚?的能力).
同樣的路 . 幾乎玩壺的人都走過都跌過 . 在價值觀急速變化的時代 . 我們身逢其時參與其中 . 像是觀眾卻也是其中一角 . 只要我們還喜歡在幻化萬千的浮世中留下一片紫砂的休憩地 . 那未來的路全是過去足跡的延伸 . 我們或也能選擇扮演迎向陽光背對陰影的角色 .
相信玩壺的朋友也都是因為在把玩紫砂的當下感受其中蘊含的豐富人文藝術與文化傳承 . 從而領略到莫大的歡喜 . 這是所謂 "一砂一世界 . 一器一大千 " 的道理 .
這是在環境因素造就的 "真假對錯 " 外 . 我們真正的收獲 .
不怪過去如何 . 我們規劃現在與未來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