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蓋碗

頂級汝瓷上架,意詢⋯

品名 : 汝瓷蓋碗
年代 : 2018
底款 : 汝寺 (依 汝洲清涼寺 . 宋御窯為名)
材質 : 香灰胎
釉料 : 以瑪瑙石為主 . 共30種餘礦石煉製而成 (官廠配方)
窯燒 : 煤氣窯 1300度 + 還原燒
色澤 : 粉青
尺寸 : 高 4.5 公分 . 口蓋直徑 8 公分 .
容量 : 實測距杯口1公分為 80 CC
備註 :

唯一依據原汝窯廠配方與技藝生產。

全手工成型 , 盤,碗,蓋 (俗稱三才杯)三件(天地人)一組。非一般機器壓模。

底款:汝寺 ,取名自 汝州 清涼寺 。為北宋時期御設的窯廠. 專門燒製皇家所用的汝瓷器,可惜僅生產二十餘年既毀於宋金戰火 。
全手工拉胚成型 . 非一般壓胚的制式量產 ,
此過程需先拉出有相當厚度的粗胚 . 方可利於之後的各種曲線的修坯 。

胚土成份,依據原汝瓷官廠專硏團隊費時十餘載研究出復刻宋代之香灰胎配方。官廠結束後,同汝釉配方險些失傳,獨家保有,研製不易。

粗胚等幾天胚體乾透了之後 . 再修胚去掉 2/3 . 剩下三分之一 .,細塑曲線玲瓏之體態。

多次噴上以瑪腦石為主,共含其他30餘種礦石混勻、絞碎、液化,費時經月之釉料 ,此亦是原汝窯官廠之工序與配方。一層一層在胚體上加厚釉料的厚度 。
等幾天釉料乾透了再刮去底足的釉料以免沾窯 。

入窯後明火(煤氣窯)1300度,經過還原燒歷18 小時.
經過如此繁瑣又費時的工序 . 出窯的平均成功率約百分之30 . 方成一只正宗的汝窯(瓷)作品. 三足系列的作品如香爐與花盆更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成功率 .

品名 : 汝瓷蓋碗
年代 : 2018
底款 : 汝寺 (依 汝洲清涼寺 . 宋御窯為名)
材質 : 香灰胎
釉料 : 以瑪瑙石為主 . 共30種餘礦石煉製而成 (官廠配方)
窯燒 : 煤氣窯 1300度 + 還原燒
色澤 : 粉青
尺寸 : 高 4.5 公分 . 口蓋直徑 8 公分 .
容量 : 實測距杯口1公分為 130CC
備註 :

唯一依據原汝窯廠配方與技藝生產。

全手工成型 , 盤,碗,蓋 (俗稱三才杯)三件(天地人)一組。非一般機器壓模。

底款:汝寺 ,取名自 汝州 清涼寺 。為北宋時期御設的窯廠. 專門燒製皇家所用的汝瓷器,可惜僅生產二十餘年既毀於宋金戰火 。

汝瓷簡約似玉的質地高雅脫俗 ,常見釉色如雨後天青,或如白雲飄逸 ,十分呼應於道家崇尚天道精神之脫俗仙風 ,深受道君皇帝宋徽宗所鐘愛 ,可惜汝洲只生產2-30年就因金朝入侵中原而毀 。南遷的宋朝於現今杭州曾復設窯場恢復燒製 . 唯當地泥胚含鐵量高而呈現黑胎 . 是兩朝汝瓷所不同處 .
明、清兩代官窯皆有復燒汝瓷之歴史。

青瓷藝術在宋代是最輝煌的年代 . 也是所有陶瓷技藝成熟的最高峰 . 汝瓷更是宋代五大名窯 “汝、官、哥、鈞、定” 之首, 尊貴價值不言可喻 . 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

汝瓷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之美妙,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

汝寺陳金石老師,為千年不息 耀州窯最後傳人,為技藝全面的天才陶藝家。其師更譽其「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為當時官廠廠長父子兩人的共同傳人 。
耀州窯在陝西省靠近潼關的銅川市陳爐鎮海拔 2800公尺 ,因為不同於平地窯址 . 所以從隋唐兩代以來不受戰火的破壞 . 製陶技藝與燒窯工藝也因此延續至今不曾中斷 。
在21世紀初以前 . 現代化工程尚未普及 , 陳爐鎮冬天必受冰雪封山與外隔絕達3個月餘 ,在窯洞中生活與製陶猶如閉關修練 . 常人不堪承受 . 獨獨當時十九歲尚就讀西安大學一年級的陳老師一人為學得並傳承耀州製陶技藝拜師入山 , 與其他四五十歲以上的陶師們共同生活與創作 , 期間長達三年有餘 . 或許因為從小就是跟隨父母為偏鄉教師的孩子,一個學校僅一位教職員即是校長也是老師 , 教導十位左右的孩童 . 陳老師從小便習慣於寧靜自處,總自娛於書畫與自然環境度日。中學時期始外出在景德鎮陶瓷學院就讀 , 建立了對陶瓷藝術的興趣, 不凡天份也得此打下根基 .
在陳爐鎮時的兩位師傅瓷雕技藝十分傑岀, 千年耀州窯在歷史上本就以瓷雕技藝聞名 . 也因此陳老師的藝術天份得到更多學習與粹練的機會,幾年下來在瓷雕技藝上不斷突破極限 , 於當今幾無人能及,這在整個景德鎮己幾是無從挑戰之事實。其師拉坯與配釉亦是實務經驗深厚 . 可惜英年早逝(父子兩位師傅 2013年間相繼過世) . 所幸陳老師三年的貼身學習共同工作盡得真傳 .
又因宿世因緣 ,密宗尕布仁波切 :夏悟才良,至耀州窯訂製供佛瓷器,而住在窯場數月,仁波切是著名唐卡畫師,其上師即是頂頂大名的首位唐卡大師 :夏悟才郎,青年時受國畫大師 張大千邀請,結伴同赴敦煌石窟臨摩做畫數載,互相砥礪,在近代大陸畫史上譽為美談,極被推崇。
之後為學畫而跟隨仁波切岀家修行 , 並繼承大師塑造佛像與畫作的技藝 ,但自認唐卡畫工不及其師兄。筆者曾見畫,苦其不願割愛,只能失之交臂。

出家三四年過後, 因父母不捨,苦求還俗 , 於是回到俗世便以卓越的陶瓷專長為業,除傳統瓷器外,又獨創融入唐卡技藝之釉下彩瓷板畫,水準遠超當今瓷板畫群雄,特別是佛菩薩畫像。

被仁波切戲取名為:夏悟才省(下午才醒)的陳老師,還俗之初,第一時間承接耀州國營廠舊廠為其工作室。近年與筆者因志節理想相同而擕手合作 。

在汝瓷傳承上 , 緣於其師在上世紀年代中末 , 因製陶與瓷雕技藝高超被汝州瓷廠請去擔任指導工作多年 . 因此獲得國營汝瓷廠的配釉技術與燒製心法 . 其師後回到西安, 原欲將此配方與技藝留於耀州窯,但因其他師兄年紀已長,皆僅安於手上原有工作圖得養家,無意學習新技,故只陳老師一人得到傳授。 以上種種,深感有幸得見證並有機會参與一段,屬於現代的非凡的陶瓷史記。

秀林茶莊

秀林茶莊

秀林茶莊

秀林茶莊

秀林茶莊

秀林茶莊

秀林茶莊

秀林茶莊

秀林茶莊

秀林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