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你的購物清單

查看明細   前往結帳
  會員登入    

忠於創作獨一無二的台灣手?壺

忠於創作獨一無二的台灣手?壺

在民國初年出版的  陽羨紫砂攷 這本書中記載著最早的紫砂成型方式是以全手工捏塑壺身再輔以竹刀為簡單的成型工具 . 之後製壺的方式不斷演進 . 隨著壺型創作工具使用也更加多樣 . 其最初成型的操作方式中有一種稱為 " 捏坏車胎法 "  . 此工法得見於文獻卻不見傳於現今主流的紫砂工藝中 .
在二三十年前臺灣有一群熱愛紫砂的陶藝家 . 因為兩岸尚未開放交流不易獲得心目中的各式紫砂壺 . 於是興起自己模索造壺的可能性 .
包括70"末80"初時由剛從國立藝專畢業的桃城(嘉義舊城名)藝術家 " 謝宗興老師 " . 多人自行嘗試參考古書上的記載用全手工的方式製作茶壺與陶藝 . 經過了自己近30年的不斷努力模索 . 漸漸創建出一套套成熟的工法 . 並且以此方法出來的作品皆自然展現出返樸歸真的風格 .
創作時將手掌中所握的一團泥土開始 .  再靠手指的力量一分一分的捏塑成型 . 主身筒的成型全不假藉任模具 . 也因此創作出每把壺都不會相同 .
甚至皆是隨著當時不同的心境隨性塑造 . 所展現出來的作品絕對忠於創作者的陶藝功力與藝術造詣 . 當中無法倖存一絲能力以外的僥倖成分 .也因此常常在一次又一次的陶藝展覽會中自然展現出與眾不同的耀眼的光芒 .
多年來吸引了一群陶藝的愛好者一同投入這項失傳的陶藝創作中 .
這彷彿像是重現紫砂始祖 金沙僧與供春的造壺風格 . 不斷在臺灣的陶藝界發光發熱 . 也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也會吸引住世界陶藝愛好者的目光 .....

桃城手捏壺 - 再現紫砂創始之成型風采




其創意源於生活所感.技藝著重信手捻來一氣喝成 .
能單從一丸陶土徒手以指尖之力一次次緊捏出薄胎又比例意境兼具的身筒.  
而指力的鍛鍊與所形塑出身筒的皆須需仰賴經長期磨練與自身敏銳的美感方能成就.最是獨超手捏陶藝之其他流派 .
因為是茶山子弟又喜歡在忙碌之暇喝茶 . 也就跟隨風潮買了些宜興壺做為侍茶器具 . 
當時是70-80年代港商向一廠訂製壺的開始.一廠商品壺不再專做大壺改走適合泡功夫茶的精工小品壺.
也正好遇到台灣茶外銷受挫.政府輔導茶農轉做精緻茶品與開墾高山茶並推廣國人喝茶 . 
此時期臺灣經濟正處發展快速發展期.過去說的 "臺灣錢淹腳目"的階段 .
當時年經濟成長持續十幾年7-10%的階段 . 隨著飲茶風氣的盛行.好茶與好壺成為多數人日常愛好 .
特別是工藝細緻又發茶性極佳的紫砂小品 . 好用可藏的更也備受喜愛.
但當時兩岸政治對立尚未能正式進口 . '常造成市場上好壺難求.
正由此因讓謝老師興起自己捏陶做壺的念頭...
與師母同是藝術專科班出身的美術老師.國畫現代畫與陶藝皆是其強項.
其運用年輕時藝校學習到的各個層面陶藝技巧 . 再師法宜興紫砂陶始祖 "供春" 徒手捏壺的精神 . 
自行摸索積累2-30年經驗終於成熟與創作出此復古又創新的陶塑技藝 .


 

藝術家的創意多源於生活的體悟 . 透過巧手真實的傳達 . 每件動人的創作當有其背後的故事 

筆者認為賞壺評壺亦然 . 以下是個人對謝老師作品的感想與注解 ...


以下壺名為 " 遠山有人居 " .

造型便是位於其居處與當時的心境 . 此一有房屋造型系列的壺一連做了幾年 . 約1997-2000間 .

當時壺市低迷 . 老師做壺更細膩用心 .年產不過十把左右  .

近年來創作與產量則達月1-20把 .

 

 

壺名 : 遠山有人居

容量 : 400cc
泥料 : 紫砂 + 臺灣陶 . 絞泥

成型 : 徒手成型 細修工具少量使用自製的工具
底款 : 無隱山人 (老師之號)
備註 : 把把獨一無二壺

遠山有人居
室小天地寬

枯木逢春時
彩霞顯雲端

 

 

 

 

若要略分析臺灣傑出的陶藝特色可大分為 :
1.
創意
2.
用釉
3.
窯燒
4.
個人風格
桃城手捏壺一脈包括林春輝老師 .都著重在個人風格與創意 . 
2000年以後的創作系列 . 除了捏陶技藝又加上畫藝創作來組合 . 
不同於紫砂常見的書法與國畫山水人物 . 常是題材相近或意在言表畫意全現一眼盡窺 . 
謝老師做畫於壺如團泥握在指尖從不事先構圖 . 隨心所欲想畫就畫 .
其線條間得見灑脫卻又不失嚴謹 . 讓平面的畫與立體的壺合成一氣又各自發光 . 
這全然跳脫傳統的框架 . 個人風格明顯獨特 . 
藝術創作不單在於與眾不同的差異性 . 更要能表現動人的美感與意境 . 內含個人意識與高超的價值觀 .
這方面謝老師也表現的相當傑出 .
藝術不只是美術 . 圖騰也不只是圖騰 . 許多被設定的圖騰或為代表與歸類特一族群或意象 . 
在此一圈子中尋求認同或互相取暖 . 
藝術創作所應表達的是不該是畫地自限或落入框架的事不追求小我認同或摸索前人腳步 它的視野應該是無限
此壺線條流動又前後串聯 .  線條所形成的圖像都不是為形成圖像或圖騰而存在 因為那不具創意最初的活潑靈性 
流動的線條就只是延續與開展的進行  壺身是猶如畫布 . 線條猶如風吹雲走在虛無飄渺的天際間留下的彩霞 .
因為是沒有特殊含意的線條 . 所以形成沒有框架的圖象 . 那就不是圖騰也不須去憶測它的含意 .
就只是藝術家自己也不知道的非有非無的想像透過熟練的技藝自然展現而已 ...
這就是充滿自我意念風格的藝術家本色
壺名 : 不只是圖騰
容量: 約250CC
泥料 : 紫砂 + 台灣陶

 
 
 
 
 
 
不只陶作也是畫作
不立圖騰只是興起
如舞者隨音樂舞動
如詩人隨感觸揮毫
如武師隨對手回應
因為心動所以手到
一以貫之一氣呵成
 
 
壺名 : 叢林一隅
容量約 350cc
泥料 : 紫砂段泥

就像是在樹林裡的一段朽木
時間形塑了它的輪廓
殘軀見證了無常
生命留得住的只是印象
短暫與長久半點由不得自己決定
後記 :  
認識老師是從1991年其在嘉義辦個人與學生創作壺展開始 . 其老家在阿里山瑞里山區 . 在風景明媚的半山腰處海拔約 900公尺 . 開了一家紀念喜歡喝咖啡的阿媽 . 名為 " 阿媽咖啡 " 兼營民宿 . 在網路頗有知名度 . 距離都市有1-2小時的車程 . 也是創作工作室與燒窯的地方 .
2006-7年左右 .我曾在雜誌上以 " 經典工藝與藝術創作 " 一文 . 以對比的論述方式介紹之 . 從此兩岸業者藏家爭相拜訪索壺 . 老師每問起何人介紹  ? 總得到的答案是 " 秀林兄 " 也 .


 TEL : 886 - 05 - 222 -3817

  600嘉義市東區成仁街148號

 TEL : 886 - 05 - 228 -4886

 TEL : 886 - 05 - 225 -5190

Mail : lin.a146@msa.hinet.net

營業時間 : 早9:00 ~ 晚6:30(一到六) 星期日休息

秀林茶莊 © 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