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臺灣壺展紀念壺
1997年臺灣壺展紀念壺
傳統上廠壺中名家壺 與 商品壺 有很明顯的差異 . 名家壺結合每位大師的藝術創意與工藝技能 . 其作品的代表性與價值著重於講究 (工)精 (量)稀 (藝)絕 . 年份的新舊對名家自身來說並無絕對的重要 . 大名家的新作若質量差或無創意也得不到市場與藏家的認同 . 所以名家壺無所謂的新作舊作不同評價的問題 . 只有真.精.稀.絕的分別 .
商品壺則是以大量供給市場為大原則 . 因隨著年份早晚有階段性明顯差別 . 每個時期代在泥料造型工藝上都有特徵 . 許多玩家喜歡從中玩味與研究個中差異.
宜興紫砂廠隨著市場的須求愈大從業人員也隨之擴充 . 但一批批新進陶手的技藝純熟與養成教育很難跟得上從業幾十年老技師們 . 再加上廠方在改革開放初期(1987起)盲目追求效率 . 忽略了紫砂陶藝是傳統文化工藝產業 . 其精神在於如實傳承與展現 . 可以用模具大量生產但不能失去文化價值中的風格與韻味 . 一廠商品壺愈到晚期品質參差的情況愈明顯 . 又有許多粗製爛造的鄉胚蜂擁而出 . 這些壺可說全與基本價值脫勾 . 只可說是粗糙與可用性器皿 . 其中劣品更是重傷紫砂文化藝術的格調 .
在 90"中期許多深愛紫藝的臺灣玩家與業者幾乎頃全部的身家財產與熱情投入希望能提供一己所能開拓出紫砂新局面 . 其中以編辦專業壺藝雜誌全面推廣的天地方圓公司用力最深 . 檯面上做靜態的文化推廣 . 檯面下直接與一廠接洽承製與包銷部份廠裡認真又具潛力的名家與新秀 . 並且數次邀請諸多大師名家前來臺灣辦展並與寶島紫砂愛好者面對面會聚 .
在此次辦展時有推出一批壺展紀念壺 . 這些壺成本甚高 . 同一作者若無這些大師的簽名 . 壺價約僅此紀念壺的 五分之一 或 六分之一 .
當時天地方圓邀約與招待這些大師辦展的成本 . 原本是打算看能否由賣這些名家簽名的紀念壺攤平一些 . 所以特別商請每位參展的大師們每人在每把壺上簽上自己的名字 . 這可從每把壺每位大師的名字前後排列各不相同看出 . 而證書是後來再從每把壺身上拓印下來貼在證書本上 . 所以每把壺與證書都是單獨配對的 不能充當或亂套 . 然後再到丁山請其中 7-8位大師再在證書上簽一次名 . 沒簽到另幾名大師是因為那段時間(約1周)人不在丁山 .
我想這樣大費周章來成就這樣一把把紀念壺 . 是過去與未來絕無僅有的事 . 現今再想集合這些大師在同一把壺身上簽名 . 哈 ! 別說價錢了 . 再大的人情與面子也絕無可能 . 就算要找出其中 3-5 位肯同意 . 我想也已難上加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