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你的購物清單

查看明細   前往結帳
  會員登入    

國寶光彩重現-鷓鴣斑油滴天目

國寶光彩重現-鷓鴣斑油滴天目

2010/2/24 下午 08:33:58
國寶光彩重現 - 鷓鴣斑天目茶碗
國寶光彩重現 - 鷓鴣斑天目茶碗 啟於大唐 . 盛於宋代 . 釉色幻化 . 窯燒曜變 . 徽宗命名 . 鷓鴣斑盞 . 日僧取經 . 天目山寺 . 佛學茶道 . 傳回東瀛 . 朝野仰慕. 法無上法 . 酌藥王茶 . 道法自然. 茶禪一味 . 作此開端. 朝野見盞. 天幕繁星. 頃心讚歎 . 城池易得 . 此盞難求 . 日師仰慕 . 競相研燒 . 效其形貌. 竭力盡心 . 得其一二 . 溯其本源 . 稱謂天目 . 茶道東傳 . 落地生根. 元朝南入 . 風雅無意 . 茶盞褪色 . 八百餘年 . 技藝失傳 . 窮究莫測. 幸有科學 . 百般演算 . 多年試燒 . 敗品成堆 . 耗枯家業 . 終於有成 . 還原燒法 . 抽氧結晶 . 隨機成敗 . 百有一二 . 再顯釉彩 . 油滴兔毫. 直追古藝 . 晶粹工藝 . 國內海外 . 難覓勝出 . 記述幾何 . 寄緣有情 . 從大唐興起之茶道 . 造就各種茶道具的須求與設計 . 中國各地都有因應而生的窯場燒製種種茶器 . 其中較最出名集中於宋代有...
河南 瓷州窯 ... 以 燒製出 鐵鏽斑的茶盞著名 .
江西 吉州窯 ... 以 碗底有樹葉與剪紙圖像的茶盞著名 .
山東 淄博窯 ... 以 雨點釉 著名 . 以現代科技觀察此為單純的氧化燒 .  其難度在釉料成份的調配 .
耀州窯 ... 以黑碗為主少有兔毫.亦不見鷓鴣斑 . 兔毫的形成在所調配的釉料中有兩種不相融成分 . 在燒結中形成直線的滑痕再因後熔的氧化矽填補痕跡形成晶瑩如兔毫般色澤 .
天目山窯  ....  此地窯燒工藝遊移在 養化燒 與 還原燒 之間 . 唐宋兩代的油滴茶盞在此初展盛況 . 日僧西進於此求學者眾 . 以天目碗為名也起源於此 . 在燒黑碗的過程中出現兔毫與鷓鴣斑茶盞 . 是在龍窯的燒製中隨機緣有出現難以控制 . 會出現傳世精品幾乎是出自意外 .  


福建 建陽窯 ... 當地特有含鐵量高的陶土 . 搭配陶師們精研的釉料( 以現代科學來說是含高度鐵質煉成的釉料 . 呈現出的也就是黑釉盞 ) . 窯燒的溫度也夠高 . 整座窯的形狀隨地形彎曲而上. 此設計也恰當造就出 8-900年前特殊的還原燒氣氛 . 燒出成功率比其他窯場更高 . 所產出的鷓鴣斑盞相較於其他窯廠的各式茶碗更顯璀璨晶瑩 .


臺灣陶藝界近年來盛行於重現此歷史茶具光彩的天目碗創作  . 此次所介紹的
是諸多藝師中最具學理背景 (中原大學本科系實驗室指導老師) . 成型也是最趨近宋盞本貌 (此點由日本東洋陶瓷研究院院長比對該館所藏宋盞後院長本人所說) .
要重現此歷史國寶的光彩所具難度甚多特別是以下二點
1. 陶土與釉藥的調配 .  
2. 難以控制成功率的還原燒 .
其中陶土與釉料的內含成份還可由科學分析的方式實驗與摸索出個大概 .而還原燒則更是一門很深又無法控制的學問與考驗 .

溯本追源 . 在臺灣我們沒有建陽當地特有的陶土 . 所使用的是分析實驗後調配出含鐵量與建陽相同的坏土 . 釉料也以分析所得數據調配 .
坏土的成份中含有的氧化鐵比例在  8-10 % 之間 . 釉料也含 6-8 % .

當窯燒至 1300度以上
還原燒的過程中會隨機把釉料成分中的 四氧化三鐵 & 三氧化二鐵 隨機抽解其中部分的氧分子.形成如青春豆的洞疤再由高溫溶融的液態釉(成份多為養化矽-石英)流覆其析解出後的坑洞 . 若成為圓形孔即成- " 油滴 " . 若是因流動呈現線痕坑洞即成-所謂的 " 兔毫" . 此等結晶斑痕隨機而出非人力所能左右. 各個陶藝家只憑經驗盡力調配出各家秘方 . 從釉料 . 胎土與窯燒方式中求取最大的可能成功率與成品水平 . 如果是以還原燒的方式燒製 . 因為窯中的化學反應與變化無從掌握也難以預料 . 所以成功率常不及一成 . 此事若不是以探索與研究精神為主軸 . 而單以經濟生產角度觀之 . 如此高的不良率實非可為之事 . 而藝術之精神就在突破範疇與創作出更美與充滿藝境的作品 . 這便是傳世經典茶盞所要能表現出的精緻與獨具處 .

在創作重現歷史國寶的天目茶碗  . 從分析出坏體與釉料的主要成份後又經過一再入窯試燒 . 在屢次的實驗中不斷調整配方與窯燒溫度 . 最後認為只有自行設計所須的窯型才可能成功 . 那是以電熱 (幅射熱)結合瓦斯燒(須有氧氣進入窯內)才成功 . 並且窯內的溫度與熱能流動方向都會影響油滴的出現與勻稱度 .

連續精心建構了三座窯 . 終於把窯燒中所須考慮的空氣力學與流動方向與速度抓到了端倪 . 這樣共花了 2-3 年燒掉的敗品已夠買一棟房子 .

陳坤和老師本是我的茶友 . 品飲各類好茶已有40年的歷史 . 因為常逛茶藝網站在2008年尋得我的個網並時常駐足瀏覽 . 默默觀察當中關於茶與壺的許多文章 . 幸蒙不棄才疏德薄 . 屢次來電談茶道也話家常 . 好幾次都是一個鐘頭以上 . 也因此識彼此為同好知音 . 後來得其近年盡情於燒陶的研究並以油滴天目作為創作使命 . 多年來靠自己在化工領域裡的研究心得嘗試於行實踐與創作 . 雖燒製出許多遠超同儕的佳作 . 卻因非陶藝科班出身所以前幾年少得知音 . 得知此事便興起幫忙推廣與介紹的心念 . 從此彼此經常相會 . 許多關於這方面的知識皆能得到解答 . 許多位來店的好友也常有機會親見上手此等經典茶器 . 之後再廣查相關資料後 . 感得需其中重點彙整條列 . 期能建構化繁為簡概述 . 讓玩家能輕易好瞭解與消化 . 期間也多次參訪幾處陶藝店見習各個大家之作 . 見識再得開展 . 所知也更紮實許多  .




2008年以前他還不具高知名度 . 但經過這幾年小弟幫忙介紹現今已是陶藝界名人. 若單論燒天目的功力是絲毫不遜海內外成名大師 . 唯獨自己不擅拉坏須另請陶手幫忙是其略被議論處  . 但瑕不掩瑜會拉坏的有成千上萬人 .能燒出這水準的天目卻沒3-2人 .
2010年受邀參加臺灣當代藝術拍賣會是少數幾位不須繳交上架費的當地陶藝家 . 三件頂級作品被拍賣公司訂價達 6位數 - 7位數 . 雖無當場成交但已證明其藝術創作的水準已廣受肯定 . 會後另有藏家希望以8折收藏 . 但因屬檯面下交易被陳老師拒絕 .

從歷史的觀點來看中國茶文化當是以藝術為定位不單只是飲料之流 . 文化是落實生活中有正面意義的活動 . 經過長期堆壘成群體生活中的一種共同價值觀 .

茶文化從大唐開始傳播於海內外各地包括日本與韓國 . 也深入各個種族國家每一階層中 . 更是幾百年來無數人生活作息中不可或缺的有形精神食糧  . 歷史茶器所扮演的角色正是傳承與發揚此精神極重要的一環 .
此宋代茶盞於今能重現光芒 . 是各方陶師競盡心力共成之大業 . 實是文化大國人民之幸 . 吾輩能略盡棉薄參與並品味其中 . 或也算是沾得歷史光輝之一絲溫存 .  喜盼此濁世中再現璀璨 .

欣賞與品鑑天目茶碗當先觀察釉料的成份 . 以單掛釉為佳 .
如果要產生真正的油滴鷓鴣斑  . 須要燒出 " 還原燒 " 的程度 .
也就是窯洞內要燒到缺氧 . 然後再把釉料中的主要成份 ... 四氧化三鐵中的氧氣隨機抽出變成氧化亞鐵.  即可形成油滴的洞又能使釉料產生色澤變化 . 熔化的氧化矽(玻璃)再隨後覆蓋洞口 .

這所須的窯燒溫度達 1325度 . 也因此成品的音頻甚高 . 記得有次在高雄茶會上 . 我帶 4 個還原燒的油滴鷓鴣斑茶杯與一只 雙掛釉黑碗 (低溫燒製 . 靠兩種色料先後疊層再燒成) ... 許多茶友在第一眼還不能分出其中差異 . 其實也常有朋友上手了 5-10 分鐘才看出差異 . 但一看出差異就會對雙掛釉的黑碗大大失望 ... 其實這是一般高工陶藝課就能學會的入門技術 . 比氧化燒平面的油滴天目還差很多 . 更不用說是還原燒的曜變天目碗....當時我也曾拿兩只杯敲出幾次聲響 . 音頻之高讓很多茶友很是驚訝而印象深刻 .

釉料中表面的玻璃水晶相 . 在更高溫下會溶解滑落覆蓋在洞口 . 如果僅含氧化鐵就會是像鑽石的閃銀光的油滴 . 若是釉料中有含到其他礦物成份如 : 矽 鎂  鈣 鉀 鈉 鋁 ... 等 就會形成色彩多變的精彩曜變 . 這是曜變鷓鴣斑盞在不同光線折射下會呈現多彩豔麗色譜的原因 .

釉料中不夾雜有毒的氧化物與染料 . 全部依古法單以氧化鐵為釉料最主要成分 . 經過高溫還原燒能燒出此等真正的曜變鷓鴣斑盞實非簡單 . 在800年後重現宋盞的古技藝 . 這是一份對悠久文化認真的仰慕與尊重 .  .








鷓鴣斑天目茶碗 展開圖片 收合圖片回上一頁




  • 以下的圖片可比較不同天目碗的同異. 小弟目前先推廣後排  陳老師最成熟又細選的精品 .
    特優處甚多 . 譬如片狀又分明的油滴 . 玻璃般剔透的結晶釉面 . 杯唇均勻整齊的金扣線 .


附件 天目碗A1.jpg (82.27 KB)

以下圖片可比較不同天目碗的同異 . .
片狀又分明的油滴 .... 若用高倍放大鏡細觀 . 得見如鑽石般光芒 . 玻璃般剔透的結晶釉面 .
杯唇均勻整齊的金扣線 ..... 另有銅叩. 兩者差異在窯燒時的不確定變化 與 坯體的質材(瓷與陶的成分比例)


關於 鷓鴣斑天目茶碗 的藝術創作理念

陳坤和老師自述如下 :



珍貴的原因----千年來都很難燒


如果某種瓷器每件作品的釉色

漂亮到找不出差異,件件都精美無比,

那麼說明這種瓷器的釉色很穩定,

燒製難度就不大,可以大量生產。

它的漂亮可能很容易被普通人接受,

但內行的人未必欣賞,因為缺乏個性

就缺乏美的深度,也就沒有回味的餘地,

而且數量一多,就不名貴。

美學上把這種表面的淺層次的美

稱作“假美”,而深層次的美才是“真美”

---鷓鴣斑盞正是如此
.




天目碗碗沿的 金扣 與 銀扣

陶土胚胎含鐵量如果高則會呈現深褐色 . 上釉燒結成功時 . 杯口因為釉料滑落會形成 " 銅扣 " 般的口沿 .


一般趨近瓷土的胚胎較白 . 杯口會形成 " 金扣 " 般的口沿 .

 



難在不可操控 . 美在驚豔與獨特


市面上廣義的天目碗相當的很多 . 基本而言茶碗上了黑色與淺色的兩種以上不同且不相溶的釉料 . 經過氧化燒結就被稱為 " 天目碗".

而歷史上傳世又震撼的 建盞油滴天目 . 可不是如此容易 ... 在本文章中有略述其成型的過程與條件

一般用兩種色料製成的 " 天目碗 " . 初看時感覺其 " 色彩 " 相當分明並且整齊 . 但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是如同兩種油漆刷上一個平面上 ...

 

左一 : 金釦(瓷土還原燒)   ;  中間 : 色料(雙掛釉氧化燒)    ;  左一 : 銅釦(右一陶土還原燒) 


而真正以還原燒製的 鷓鴣斑油滴天目 . 則是純粹以自然界中的礦物為釉料 . 其中以調配出最適當比率的 養化鐵 為最重要關鍵 . 加上地表最多的氧化矽(石英) .... 等 . 在還原窯燒中進行分子結構的重整 . 四鉀鐵 變成 三鉀 或 二鉀 ... 乃至要影響到坏胎的分子結構才能產生真正的油滴天目 . 也就是釉料與坏胎出現氧分子被抽離的針洞又被氧化矽的玻璃石英鏡面所覆蓋形成油滴 . 這油滴是多角型的 . 洞中又被覆蓋入許多元素的分子形成了色彩多樣的曜變鷓鴣斑.

小斗笠碗 與 束口碗 容量 : 100cc . . 適合當今小杯飲茶風氣的小天目碗 .

左邊是以瓷坏燒成的金釦油滴鷓鴣斑天目  ;   右邊是傳統的銅釦陶坏 . 黑釉與白點鷓鴣斑最分明 .


800度素燒的陶坏 . 1300度氧化燒 . 1320度還原燒 .
從此可比較同樣的 坏胎 經過不同窯燒方面所表現出的不同變化.



陶坏 素燒(不上釉) 800度 .  

  •  
氧化燒 1300 .


還原燒 1320度 . 還原燒的要件在於燒窯至一定溫度後 . 密閉的窯內空氣中不再有(足夠)的外來氧氣供應 . 而燃燒所須的氧氣從坏胎與釉料中抽取 . 此舉造成分子結構的變化與重整 . 當然也讓坏土與釉料出現截然不同的表現 .

上釉後的氧化燒與還原燒 

左一 :  氧化燒      右一還原燒
氧化燒 與 還原燒 呈現的天目油滴是截然不同 .
前者是平面狀 . 光澤不亮
後者是有深度的油滴 . 光線折射會呈現不同光澤與顏色 .



最上方中間是最標準正確的還原燒鷓鴣斑油滴天目 .  其他有 陶土與瓷土的素坏 . 也有 陶坏與瓷坏上了釉料後 氧化燒 (非還原燒)的教材成品 .


 




不同尺寸的天目 ... 最大的是唐宋時代茶人鬥茶時用來打茶泡的茶碗尺寸 .前排較大的是當時的就口碗的尺寸 . 中間兩個是適合當今喝茶尺寸的小杯 .


瓷坏金釦斗笠碗
  •  
  •  

陶坏銅釦束口碗

瓷坏金釦就口碗

陶坏銅釦就口碗



  • 原燒的不同表現

    要成功燒成 還須
    1. 適當的 釉料 與坏胎 成份配方 .
    2.窯內燒製時氣流的控制  .
    3.上釉當時空氣中的適當的水氣 .... 內外須分開上釉 . 每次須隔數天 ...
    4. 以上條件具備後還須要最重要的 運氣 ... 因為這種純自主性的窯燒與化學變化 . 無兩種以上釉料混合而成 . 其成功率是無從掌控的 . 正因如此所以海內外能燒成曜變鷓鴣斑油滴天目碗的陶藝家寥寥無幾 .





  • 氧化燒成的像是平面斑點
    成功燒結的 曜變油滴 是立體且色彩會隨著不同角度與是否承水變化多樣


  •  
  •  
  •  

    [置?] 李知宴教授評論陳坤和的鷓鴣斑--科學建盞--(郎豐君博士引荐)

    2012-10-14 22:08:09 ??281 ??1 142012/10 Oct14

     中?古陶瓷??副??

    中?文物???家委???定委?

    中?收藏家??咨??定?家委??副主任

    李知宴教授評論--陳坤和的鷓鴣斑--科學建盞--(郎豐君博士引荐)

    李知宴教授評論陳坤和的鷓鴣斑--科學建盞--(郎豐君博士引荐) - 坤哥 - 陳坤和的鷓鴣斑--科學建盞--建盞

                   

    作者  | 2012-10-14 22:08:09 | ??(281) |??(1) | ??全文>>

    [置?] 郎丰君博士的推薦文

    2012-7-19 0:02:50 ??191 ??3 192012/07 July19

    台??坤和:瀛?海?外的陶?科?家
    《?代?瓷三十名家》系列之四

    ?承宋代瓷珍璀璨?? 重?失?千???斑??神?

     

    郎丰君博士的推薦文 - 坤哥 - 陳坤和的鷓鴣斑--科學建盞--建盞
     
     

     

 


 TEL : 886 - 05 - 222 -3817

  600嘉義市東區成仁街148號

 TEL : 886 - 05 - 228 -4886

 TEL : 886 - 05 - 225 -5190

Mail : lin.a146@msa.hinet.net

營業時間 : 早9:00 ~ 晚6:30(一到六) 星期日休息

秀林茶莊 © 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